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023年10月27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的要求,对于赓续中国文脉,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了重要推力。1月19日,伟德国际1946“青春向党”宣讲团成员张苗苗到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第一中学,为高二年级十一班的全体同学开展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本次宣讲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厚植文化根基,让中华文明沃土滋养文化自信。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历史脉络、浓厚的文化底蕴,其突出特性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层而持久的驱动力。二是立足伟大实践,在党的百年征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征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我们党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一体的完整建国大纲,其中阐明了关于文化教育的根本主张和目标,带领人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我们党部署了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方针、步骤和任务,领导各级政府进行大规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奠定了增强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文化自信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三是把握历史主动,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夯实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激发文化建设的动力、坚定文化发展的方向、促进文化实践的繁荣。四是洞察时代大势,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文化自信。循大道,至万里。当前,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文化交流的形式和方式日趋多元化,文化交流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全球文化市场竞争呈现复杂发展态势,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不断筑牢文化根基,坚定文化自信。五是保持战略定力,在坚定文化自信中不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新征程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的重要文化使命。坚持走自己的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通过本次的宣讲活动让同学们深受启发,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了文化自信,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


